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

希克苏鲁伯陨石坑

K-T 界線(K-T boundary)
大約在6600萬年前,一顆小行星撞擊在現今的墨西哥尤加敦半島,撞出了直徑180公里,地球最大隕石坑,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。
劇烈的撞擊引起火山運動,地震,海嘯,隕石撞擊的揚塵瞬間包覆整個地球,暗無天日引起氣候的變化,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導致地球史上的「第五次大滅絕」事件,非鳥恐龍等生物滅絕,白堊紀宣告結束,新生代古近紀開始,哺乳動物沒了天敵,形成現在的生物多樣性。
當時小行星撞地球,劇烈撞擊氣化後的揚塵中含有大量來自外太空才有的銥金屬,逐漸沉積在地表,這些銥金屬就被發現在K-T 界線的黏土層裏。
我身旁這一整條黑色的帶狀沈積,就是K-T 界線(K-T boundary),在K-T下面的岩層會發現白堊紀晚期的暴龍,三角龍,鴨嘴龍等,在K-T上層找到的多是新生代的哺乳動物和未滅絕的鱷魚或鳥類等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